由香港外國記者會(FCC)發起、自回歸前籌辦至今的「人權新聞獎」,在公佈得獎結果前,宣佈腰斬今屆獎項。FCC主席瑞凱德自言,此階段的舉動不尋常,但不希望無意中觸犯法律。有執委辭職表明不認同FCC的決定,認為FCC無法再履行捍衛新聞界的核心使命。據了解,《立場新聞》原本在今屆「人權新聞獎」獲得九個獎項,為獲獎最多的新聞機構。

FCC主席瑞凱德(Keith Richburg)傍晚發聲明,指香港記者過去兩年一直在「新紅線」下運作,甚麼是允許或不允許仍明顯存在很大不確定性,他們不希望無意中觸犯法律,因此決定暫停頒獎,強調有關決定並非針對參賽作品和評審工作。
聲明又指,FCC打算繼續促進香港的新聞自由,但意識到最近的事態發展有需要改變做法。他形容是一個非常艱難的決定,曾探討其他做法,但找不到可行的方法繼續前進,他向所有參賽者、評委、工作人員道歉。
新聞自由執委會成員、《華盛頓郵報》記者Shibani Mahtani對FCC的決定表示深切遺憾,表明不認同,宣佈已辭去執委會一職。她指,FCC的決定象徵今日的香港,許多機構被迫接受自我審查,也完全表明國安法如何改變所有層面。
她認為「人權新聞獎」不僅對於香港記者,而是對全亞洲的記者都有意義,如他們去年報道地區的重要事態發展,塔利班從阿富汗重新掌權,到維吾爾人的持續困境,又暗指甚至到香港。她促請FCC 主席及現任董事會,應認真重新考慮新聞自由執委會和整個協會的角色,因為已經不能再履行捍衛和促進新聞界的核心使命。
另一記者Timothy McLaughlin也辭去新聞自由執委會一職,對FCC腰斬「人權新聞獎」表示憤怒和可悲。

「人權新聞獎」旨在表揚亞洲區內與人權議題的出色新聞報道,目的是提高大眾對人權的尊重,並指出這些基本自由正面臨的威脅,自1996年籌辦至今26年。過往多屆都是由香港外國記者會,聯同國際特赦組織香港分會和香港記者協會一同籌辦,惟去年國際特赦組織撤出香港,改為FCC單獨主辦。今年初仍接受報名參賽,以往會在五月初公佈得獎結果,惟最終腰斬收場。
去年香港電台《鏗鏘集》的《7.21誰主真相》,揭露2019年7月元朗襲擊事件更多細節,獲得「人權新聞獎」中文紀錄片大獎;《蘋果日報》的《踢爆港府密謀12人送中 警坐定翼機 監視偷渡艇》利用飛行數據,反駁港府對12港人逃到台灣並不知情的說法,亦獲得中文調查專題大獎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