香港一代文壇巨匠倪匡逝世,享年90歲。在他筆下,寫過無數經典作品,包括科幻小說《衛斯理系列》、武俠小說《女黑俠木蘭花系列》等;也創作過多齣電影劇本,其中李小龍在《精武門》的經典對白「中國人不是病夫」都是出自他手。他有「香江四大才子」之稱,在2012年榮獲香港電影金像獎終身成就獎。
倪匡在1935年上海出生,少年加入過解放軍公安部隊,但最終逃難偷渡到香港。來港後,靠「筆」維生,自1957年起在報章撰寫小說,揮筆近半世紀,直至2005年封筆。他晚年患上皮膚癌,失去味覺,但形容對生命離去看得很淡然,不會緊張。瞇著眼晴笑臉示人,自嘲不懂說話卻常常引人發笑,快樂老頑童的形象將連同無數小說角色,繼續伴隨著香港人。
《追龍》預言香港:沒有言論自由就沒有一切自由
倪匡近年最受矚目的訪問,莫過於2019年4月7日播出的港台節目《鏗鏘說》,他談起文革殺死了很多共產黨人,「不知那些人為何如此狠心,一起搞革命幾十年,終於成功了,可以這樣對付自己的同伴?文革的後遺症就是衝破了人類的道德底線,一個人可以打死老師、校長,逍遙法外、若無其事、還可耀武揚威。」他指文革、土改等,都是不能想像的殘忍,第一部小說《活埋》就是以土改為背景。
節目中談及《衛斯理系列》之《追龍》講述東方有一個城市遭遇一種命運,其優點會消失,這城市會毀滅和死亡。其中一段話:「要毁滅一個大城市,不一定是天災,也可以是人禍,人禍不一定是戰爭,幾個人的幾句話,幾個人的愚昧無知的行動,可以令大城市徹底死亡。不必摧毁大城市的建築物,不必殺害大城市的任何一個居民,甚至在表面上看來,這個大城市和以前一樣,但只要令城市原來的優點消失,就可以令它毀滅死亡。」
倪匡表明「東方城市」就是指香港,「共產黨統治,他們有自己的統治原則,所以現在人們討論一國兩制被破壞?我失笑,我根本不相信一國兩制,無話破壞不破壞,共產黨的話幾時靠得住?幾十年沒實現一句話。」
至於是甚麼優點消失?他說是自由,「不講道理,限制別人的自由,主要是言論自由,言論自由是一切自由之母,沒有言論自由就沒有一切自由,現在香港很多人說的話,好似立法會議員的話不中聽,你就取消其議員資格,這是違背自由社會的原則。」
流傳多年「妓女比共產黨更可信」的說法,他澄清沒有說過,因為「熟悉我的人都知道,我很尊重妓女,這句話很侮辱妓女。」
那時未爆發反修例運動,往後這番話和《追龍》的預言,卻觸動不少港人切膚之痛。
鼓勵年輕人尋找自己想法
2016年,有出版商將倪匡絕版多時的散文集《靈界》和《倪匡傳奇》重新整理,改編成《倪匡談往事》和《倪匡談命運》。倪匡出席書展活動時受訪,對於當時有評論稱香港年輕人過於激進,他笑著說:「我覺得現在的年輕人不夠激進。」
「無論甚麼情況,我都站在年輕人立場。雖然我是老坑,但我不贊成老坑立場。我有句話提過很多次,人類之所以有進步,是因為下一代唔聽上一代的話。我鼓勵年輕人不要聽老坑的話,要去尋找自己的想法。」
有沒有病都會死去 生命淡然不會緊張
在晚年的日子裡,倪匡在《鏗鏘說》和出席書展活動的發言,都滲透他對生死看得淡然的人生態度。他說過,對生死一早已看淡,因為人生早有幾次死不去,可能很早就已經被「鬥死」,曾嚮往要有三年無拘無束的日子,但現在已享受了六十多年。他又說,中國人可以在香港過日子,相比中國內地要受多少苦難,簡直是好得不能再好的地方。
幾個月後,他再露面時,形容自己樣樣都衰老、百病纏身、朝不保夕,唯有睡覺好。每日的生活就是吃飯、睡覺、看報紙、看書,很平淡。他受皮膚病纏擾,三個醫生說是癌症、四個醫生就說是濕疹,後來「我不理他,咁老有咩病有咩所謂,有沒有病都會死去」,因為到他的年紀,對生命的離去看得很淡然,不會緊張,「好多人覺得好痛苦的事,我化痛苦為愉快多好。」
昔日訪談片段回顧: