醫管局員工陣線上月30日解散,僅留下「念念不忘,必有迴響」的珍重告示。前工會職員受訪稱,工會原本不想解散,但有成員近月被人跟蹤。
他慨嘆:「工會由很大型、很齊整、很熱血,最終無奈離開,有人被跟蹤、有人收到電話、還有工會之前遭電檢等一大堆上門,有的只能體諒,沒有其他評價,理事都是盛載著很多離開工會,甚至離開香港,只有無盡的體諒。」
相關報道:前會員憶表決日 同事落淚憂理事安危:這刻想反過來保護他們
重新學習參與社會
Sammy是醫管局員工陣線的前員工,工會成立後入職,至去年11月離職。他記得工會成立之初,租了一個尖沙咀的工作室,第一晚見到「一大堆醫生護士放工後過來洗地板,好似還要是洗通宵,看得出他們對這個地方很有期待。」他說,這幕令他嚐到昔日學生團體和運動中的熱血,大家為了目標,願意不計身份去做一件事。專業身份以外,他們心底裡其實比很多人也要「年輕」。
他形容前主席余慧明是一位工作能力很高、很有抱負的人,也是工會的重要人物,余慧明跟理事之間的關係就像「母子」,是大家的一個依靠。因此,余後來因初選案被控違反國安法,更不獲保釋時,大家當刻都很崩潰、打擊很大。
但那刻並沒有動搖解散工會,甚至工會最後階段,原本也不想解散。他稱第五波疫情時,正當很多人染疫離世,醫院工作如像戰場般時,有工會成員被「人」跟蹤,甚至「有人」會一直等他們下班,再一直跟到他們回家。
最終解散,是無奈的決定。「每日的投入,就像堆砌了一些東西之後,無奈下見到它每日崩解,最後很想繼續砌,但無可能砌到,因為拿上手已變成沙,原材料已經不在,被外力撞散了。」
離職這半年以來,他一邊和朋友合作,創業網購,一邊繼續尋找空間參與公民社會。他說要嘗試學習用一個完全新的方法、再沒有指引下,去繼續參與公民團體。
為何還想重建公民社會?他坦言:「好令人上癮,人同人之間我不認識你,但會有份親密感出現,運動過後完全沒有這回事,那一兩年運動和工會的時候,我可以將背脊交給別人,那種感覺很好,我親身體驗過,很想再找到這個感覺。」
甚麼是「將背脊交給別人」?他說是一種安心、無條件的相信,因為大家的想法很相同,正因如此,解散也就是為了保護一些人。
不後悔站在風暴前 「種種原因」逃不過解散
在醫管局員工陣線告示中,提及成立只有兩年多,經歷過罷工、集會、街站,也經歷過政治打壓、白色恐怖,甚至連前主席余慧明也身陷囹圄,在各方壓力和現今政治低氣壓下,最終通過動議解散。「我們並不後悔當初選擇站在風暴的前緣,連結各位,在荒謬的時代作出抵抗。」
聲明指,群眾的力量在於團結和集體性,工會就是一個媒介、一個載體,來幫助連結起大家,因此工會是政權著手打擊的對象。工會因為「種種原因」而逃不過解散的結局,但即使失去了這個媒介,亦不要氣餒頹喪,回歸根本,把著眼點再次回到自身,以信念和勇氣作連結。
“【醫管局員工陣線解散】前職員:成員曾被跟蹤接電話 離開只有無盡體諒” 有 1 則迴響