
金像獎入圍電影七成純香港出產 《給19歲的我》角逐最佳電影 校方爭議中退選
第41屆香港電影金像獎公布入圍名單,多套港產片入圍,其中近日受到爭議的紀錄片《給19歲的我》入圍最佳電影、最佳導演、最佳剪接三獎。英華女學校發聲明,校方經過審慎考慮,決定退出本屆香港電影金像獎「最佳電影」的遴選。 繼續閱讀 金像獎入圍電影七成純香港出產 《給19歲的我》角逐最佳電影 校方爭議中退選
第41屆香港電影金像獎公布入圍名單,多套港產片入圍,其中近日受到爭議的紀錄片《給19歲的我》入圍最佳電影、最佳導演、最佳剪接三獎。英華女學校發聲明,校方經過審慎考慮,決定退出本屆香港電影金像獎「最佳電影」的遴選。 繼續閱讀 金像獎入圍電影七成純香港出產 《給19歲的我》角逐最佳電影 校方爭議中退選
八十後導演林森憑《窄路微塵》奪得本年度電影評論學會最佳導演。面對《阿凡達:水之道》來勢洶洶、《男兒當入樽》熱血回憶,夾在中間上映的《窄路微塵》就如在窄路中前行。 繼續閱讀 林森鏡下小人物 難擺飄泊流離命運 窄路中繼續前行
一套由香港人有份眾籌製作,在全球各地上映、唯獨香港無法公開播放的電影《憂鬱之島》,入圍台灣金馬獎最佳紀錄片,也是連續三年,再有香港社運議題作品打入金馬獎。導演陳梓桓回覆《大城誌》,指即使這刻未能在香港觀看作品,但相信「片裡片外的香港人,總會在銀幕下相遇。」 繼續閱讀 香港命運《憂鬱之島》入圍金馬獎最佳紀錄片 陳梓桓:不要停止拍攝 港人總會銀幕下相遇
台灣金馬獎本月底公布入圍名單,香港影業協會向會員發信,稱地緣政治日益緊張,金馬獎日趨政治化,沾污了電影的獨立藝術性,要求如欲參與金馬獎的會員「務須三思,以免殃及池魚,捲入無謂的糾紛中,招致得不償失。」理事長洪祖星曾言「不要再講香港電影」要講「大中華電影」,數據如何反駁?檢視2022年香港票房港產片熱潮。 繼續閱讀 影業協會稱金馬獎政治化 促會員三思參與免殃及池魚 數據檢視2022年港產片熱潮