
轉載|立場新聞案庭審筆記:傳媒人對陣檢控官
立場新聞案進入盤問階段。截至2023年1月27日,控方已用了四日時間,據稱還未進入「核心」。儘管如此,盤問已牽涉公民、社運與傳媒關係的理解、日常新聞操作、新聞工作者的立場、評論文章與煽動界線等問題。這去到第四日下午尤為激烈——主控伍淑娟就區家麟一篇評論文章逐句盤問,一度高聲表示不同意被告、立場新聞總編輯鍾沛權的說法,而鍾則以多次反詰來回應。 繼續閱讀 轉載|立場新聞案庭審筆記:傳媒人對陣檢控官
立場新聞案進入盤問階段。截至2023年1月27日,控方已用了四日時間,據稱還未進入「核心」。儘管如此,盤問已牽涉公民、社運與傳媒關係的理解、日常新聞操作、新聞工作者的立場、評論文章與煽動界線等問題。這去到第四日下午尤為激烈——主控伍淑娟就區家麟一篇評論文章逐句盤問,一度高聲表示不同意被告、立場新聞總編輯鍾沛權的說法,而鍾則以多次反詰來回應。 繼續閱讀 轉載|立場新聞案庭審筆記:傳媒人對陣檢控官
煽動罪其中一個定罪元素就是煽動意圖,翻查開案陳詞,控方兩次用上「目的不言而喻」,一次用上「目的不宣自告」來形容總共 8 篇文章,佔呈堂的 17 篇近一半。 繼續閱讀 法庭筆記|《立場新聞》案:「不言而喻」「不宣自告」的目的?
過去的政治案件,不少因案件性質,僅聚焦在2019年某時某地事件本身,譬如青年簡健煌曾在728暴動案寫陳情書,提及728發生是因為警方在721的表現惹起爭議。又譬如何桂藍曾在六四集會案論及2019年「無大台」、聚焦個人能動性的性質。綜合而言,自反修例運動開始有政治案件以來,這大約是首次有被告能有充足時間,就這場社運說出一套比較全面,而與官方不同的詮釋。 繼續閱讀 轉載︱立場新聞案庭審筆記:香港2019年論述之爭
旺角銀城廣場地下「隱世市集」昨晚遭警方圍封近三小時,其中一檔被檢走43本書籍等物品,6人被指煽動被捕。其餘攤檔今日繼續營業,《夜香.鴛鴦.深水埗》導演梁銘佳及Kate Reilly特意到場支持。 繼續閱讀 旺角「隱世市集」遭圍封3小時 國安處拘6人涉煽動檢走43本書 攤檔續營業《夜香》導演撐場
一切有點像新聞課。鍾沛權相信,傳媒的角色,是監察政府、制衡權力,即是教科書寫的「第四權」。他在作供之中多番提及,「做得媒體」、「新聞工作者」,都會有自我期許,將很多原則加諸身上。他對自己創辦的立場新聞有明確的定位,就是要為小眾、無權者、邊緣人士發聲的新興媒體,並且要捍衛言論自由,這一切都寫進了創刊辭。 繼續閱讀 轉載|立場新聞案庭審筆記:新聞第一課
黎雯齡認為,一個故事的意義在於「100個人可以有100種解讀,冇一個標準答案。如果只有一種解讀,呢個故事係失敗嘅。」她明言「你哋可以審判我哋,但你哋唔可以審判2019年曾經發生嘅事」、「就算輸,都係企係到輸,我輸得問心無愧。」 繼續閱讀 【羊村繪本案】黎雯齡:故事如只有一種解讀係失敗 可審判我哋不可審判2019年
第二被告楊逸意陳情提及,今次審訊是一種對「正確」歷史觀的審判,但回顧歷史,雅典能夠審判蘇格拉底,但無法審判哲學;羅馬能夠審判伽利略,但無法審判日心說。「三本繪本有否真誠反映香港的社會情緒、貼切記錄民間角度的歷史觀點,還是散播謠言,只有人心才能夠審判。」 繼續閱讀 【羊村繪本案】楊逸意陳情信全文:有否真誠反映社會情緒、貼切記錄民間史觀 只有人心才能審判
第三被告伍巧兒的陳情信提及,這三本繪本,與其說引起憎恨,不如說是要去解釋這些情感的源頭,及它們為何在2019後急速加劇。「與其說是慫使不守法,不如說是要令小朋友反思守法的基礎,而非盲目因為恐懼而服從,與其說是煽動甚麼,更是要記錄見義勇為的行徑。」 繼續閱讀 【羊村繪本案】伍巧兒陳情信全文:與其說煽動甚麼 更要記錄見義勇為行徑
國安處拘捕2名社交平台群組管理員,涉嫌多次發布,引起或加深居民惡感及敵意的煽動意圖帖文。據報指,被捕2人為Facebook 專頁「公務員 secrets」管理員,分別任職民政事務總署及資訊科技總監辦公室。 繼續閱讀 國安處拘兩管理員涉煽動敵意 揭公職失當專頁「公務員 secrets」被消失
區家麟被警方國安處,以涉嫌串謀發布煽動刊物罪上門搜屋及拘捕,獲准保釋,步出葵涌警署。他雙手合十多謝大家關心,未有回應記者提問。 繼續閱讀 區家麟涉串謀發布煽動刊物被捕 獲准保釋雙手合十多謝關心