
轉載|立場新聞案庭審筆記:傳媒人對陣檢控官
立場新聞案進入盤問階段。截至2023年1月27日,控方已用了四日時間,據稱還未進入「核心」。儘管如此,盤問已牽涉公民、社運與傳媒關係的理解、日常新聞操作、新聞工作者的立場、評論文章與煽動界線等問題。這去到第四日下午尤為激烈——主控伍淑娟就區家麟一篇評論文章逐句盤問,一度高聲表示不同意被告、立場新聞總編輯鍾沛權的說法,而鍾則以多次反詰來回應。 繼續閱讀 轉載|立場新聞案庭審筆記:傳媒人對陣檢控官
立場新聞案進入盤問階段。截至2023年1月27日,控方已用了四日時間,據稱還未進入「核心」。儘管如此,盤問已牽涉公民、社運與傳媒關係的理解、日常新聞操作、新聞工作者的立場、評論文章與煽動界線等問題。這去到第四日下午尤為激烈——主控伍淑娟就區家麟一篇評論文章逐句盤問,一度高聲表示不同意被告、立場新聞總編輯鍾沛權的說法,而鍾則以多次反詰來回應。 繼續閱讀 轉載|立場新聞案庭審筆記:傳媒人對陣檢控官
煽動罪其中一個定罪元素就是煽動意圖,翻查開案陳詞,控方兩次用上「目的不言而喻」,一次用上「目的不宣自告」來形容總共 8 篇文章,佔呈堂的 17 篇近一半。 繼續閱讀 法庭筆記|《立場新聞》案:「不言而喻」「不宣自告」的目的?
過去的政治案件,不少因案件性質,僅聚焦在2019年某時某地事件本身,譬如青年簡健煌曾在728暴動案寫陳情書,提及728發生是因為警方在721的表現惹起爭議。又譬如何桂藍曾在六四集會案論及2019年「無大台」、聚焦個人能動性的性質。綜合而言,自反修例運動開始有政治案件以來,這大約是首次有被告能有充足時間,就這場社運說出一套比較全面,而與官方不同的詮釋。 繼續閱讀 轉載︱立場新聞案庭審筆記:香港2019年論述之爭
一切有點像新聞課。鍾沛權相信,傳媒的角色,是監察政府、制衡權力,即是教科書寫的「第四權」。他在作供之中多番提及,「做得媒體」、「新聞工作者」,都會有自我期許,將很多原則加諸身上。他對自己創辦的立場新聞有明確的定位,就是要為小眾、無權者、邊緣人士發聲的新興媒體,並且要捍衛言論自由,這一切都寫進了創刊辭。 繼續閱讀 轉載|立場新聞案庭審筆記:新聞第一課
由香港外國記者會(FCC)發起、自回歸前籌辦至今的「人權新聞獎」,在公佈得獎結果前,宣佈腰斬今屆獎項。FCC主席瑞凱德自言,此階段的舉動不尋常,但不希望無意中觸犯法律。據了解,《立場新聞》在今屆「人權新聞獎」獲得九個獎項,為獲獎最多的新聞機構。 繼續閱讀 《立場新聞》原獲9獎 FCC憂墮法網腰斬人權新聞獎 有執委不滿請辭
區家麟被警方國安處,以涉嫌串謀發布煽動刊物罪上門搜屋及拘捕,獲准保釋,步出葵涌警署。他雙手合十多謝大家關心,未有回應記者提問。 繼續閱讀 區家麟涉串謀發布煽動刊物被捕 獲准保釋雙手合十多謝關心