監製澄清:校方向日本申請許可攝錄 領隊陳仲雨安排下採訪李慧詩

紀錄片《給19歲的我》風波持續,針對片中出現日本亞洲場地單車錦標賽的片段,監製黃慧發聲明澄清,指校方事前直接向日本主辦當局申請並獲得許可入場攝錄,攝影隊是透過當時香港隊領隊陳仲雨,從而採訪李慧詩,藉此鼓勵片中主角之一馬燕茹。 繼續閱讀 監製澄清:校方向日本申請許可攝錄 領隊陳仲雨安排下採訪李慧詩

張婉婷:人比電影重要 先暫停公映解答疑慮 中間可能有理解上落差

紀錄片《給19歲的我》掀起爭議,周一起暫停公映。導演張婉婷在周日晚最後一場映後談,回應觀眾提問。她先表示,不知道下一場是幾時,近日的風風雨雨,學校和她都決定,由周一起暫停公開放映,「我們想留空間處理大家的溝通、理解上的落差,對學校來說,人是比電影重要,我們要先處理好人的關係問題,解答她們所有疑慮,先再或者可能跟大家見面。」 繼續閱讀 張婉婷:人比電影重要 先暫停公映解答疑慮 中間可能有理解上落差

《給19歲的我》阿聆指校方不尊重意願:由始至終不同意公開放映 李慧詩稱不知受訪用作紀錄片

榮獲香港電影評論學會最佳電影的紀錄片《給19歲的我》,長達十年追訪多名英華女校學生的成長故事,面臨控訴。片中其中一位受訪女生阿聆向《明周文化》撰文,提及首次觀看影片後情緒受困,由始至終不同意以任何形式進行公開放映,認為校方不尊重學生意願。 繼續閱讀 《給19歲的我》阿聆指校方不尊重意願:由始至終不同意公開放映 李慧詩稱不知受訪用作紀錄片

由逃避到面對自我 逆流再逐警察夢 《給19歲的我》Madam:不甘心未試過就放棄

找Madam訪問,她第一句就形容自己是一位受爭議的人,未知訪問她的傳媒能否承受得起讀者的輿論壓力。皆因她在紀錄片《給19歲的我》中,表明想當一名警察,經歷2019年社會運動,警方所作所為備受爭議,她擔心親友受壓,最後決定不做警察。因為顧及親友,放棄自己的夢想;因為輿論壓力,提出對記者的關心,這也是Madam的特質。 繼續閱讀 由逃避到面對自我 逆流再逐警察夢 《給19歲的我》Madam:不甘心未試過就放棄

時日再變 樂天不變 《給19歲的我》阿雀:啲人笑我似林敏驄

「有人會話,阿雀好得意、好搞笑;又有人話,阿雀唔靚,個樣好奇怪;更有人話阿雀好似林敏驄,我即刻㩒舊相睇,又真係幾似喎!」紀錄片《給19歲的我》其中一位女生「阿雀」倫凱頤,哈哈大笑數算著觀眾對自己的評價,更說自己「追得好貼」!十多年後,她依然像片中那位開心果,總是惹人發笑,樂天豁達看待大小事。 繼續閱讀 時日再變 樂天不變 《給19歲的我》阿雀:啲人笑我似林敏驄

置頂

我要用上帝的愛浸死他們——訪《給19歲的我》英華女校副校長

面對學生不理解,英華女校副校長周小鳳覺得「要用上帝的愛浸死他們」,紀錄片《給19歲的我》記下這句話,令人暖心。但她去年看到預告片後,卻失眠了兩日,心想「會不會太誇張?」提議不如剪走它。導演張婉婷一口就說:「講得咁好點解要剪?唔剪。」上映之後,不少人受這句話觸動,原來很多人認同教育需要有愛。 繼續閱讀 我要用上帝的愛浸死他們——訪《給19歲的我》英華女校副校長

《給19歲的我》借英華談香港:我們看見的,只是永恆的一個片段

由張婉婷執導的《給19歲的我》,橫跨10年拍攝英華少女的成長故事,不僅拍下青春的真摯、叛逆和鬱結,也拍下香港這十年的巨變。紀錄片沒有迴避反國教時,學生在校內派黑絲帶;雨傘運動時,訴說對佔領的看法;以至反修例後,有人想過移民、有人堅決留下、有人受朋輩壓力不再打算做警察。 繼續閱讀 《給19歲的我》借英華談香港:我們看見的,只是永恆的一個片段