學者:悼念英女王 典型集體回憶例子

英女王伊利沙伯二世離世,港人獻花悼念的人龍不絕。研究文物保育多年、港大前副教授李浩然形容,這個現象是典型集體回憶的例子。若不少人共同憶起,昔日香港美好的一面,更由集體回憶引伸到集體感情的表現。

他指,從社會學、文化研究等學術而言,港人悼念英女王的情景,屬於典型集體回憶的例子。意思就是世世代代都不會忘記的事,常見出現於戰爭,好像中環設置二戰紀念碑,即使市民沒有經歷過二戰,但因為教育等不同媒介世代相傳,彼此都會有關於二戰的共同回憶。

回憶屬於非物質,往往要靠物質呈現出來,紀念碑就是帶出戰爭的回憶。集體回憶分有正面和負面,以負面為多,世界級代表如日本廣島和長崎的原子彈爆炸遺址、波蘭屠殺猶太人的集中營遺址等,都是帶來負面的集體回憶。

不過,英女王駕崩卻令香港人帶來正面的回憶,令人想起昔日香港的共同回憶,悼念英女王就成為物質的象徵。李浩然說,一般中年人經歷過60至70年代,會看到六七暴動後,時任總督麥理浩提出十年公屋計劃、推動免費教育、成立廉政公署,令香港邁向法治,當時的社會大眾看得見努力可以向上游,不似現在的年輕人沒有機會。

由集體回憶進一步引伸的,就是集體感情的表現。對他來說,在香港出生,60年代也在香港成長,之後先移民到新加坡,算經歷過英治香港。英女王逝世,他也會想起昔日的美好回憶和感情,他和太太都打算悼念英女王。

發表迴響

在下方填入你的資料或按右方圖示以社群網站登入:

WordPress.com 標誌

您的留言將使用 WordPress.com 帳號。 登出 /  變更 )

Twitter picture

您的留言將使用 Twitter 帳號。 登出 /  變更 )

Facebook照片

您的留言將使用 Facebook 帳號。 登出 /  變更 )

連結到 %s