

轉載|立場新聞案庭審筆記:傳媒人對陣檢控官
立場新聞案進入盤問階段。截至2023年1月27日,控方已用了四日時間,據稱還未進入「核心」。儘管如此,盤問已牽涉公民、社運與傳媒關係的理解、日常新聞操作、新聞工作者的立場、評論文章與煽動界線等問題。這去到第四日下午尤為激烈——主控伍淑娟就區家麟一篇評論文章逐句盤問,一度高聲表示不同意被告、立場新聞總編輯鍾沛權的說法,而鍾則以多次反詰來回應。 繼續閱讀 轉載|立場新聞案庭審筆記:傳媒人對陣檢控官

轉載︱立場新聞案庭審筆記:香港2019年論述之爭
過去的政治案件,不少因案件性質,僅聚焦在2019年某時某地事件本身,譬如青年簡健煌曾在728暴動案寫陳情書,提及728發生是因為警方在721的表現惹起爭議。又譬如何桂藍曾在六四集會案論及2019年「無大台」、聚焦個人能動性的性質。綜合而言,自反修例運動開始有政治案件以來,這大約是首次有被告能有充足時間,就這場社運說出一套比較全面,而與官方不同的詮釋。 繼續閱讀 轉載︱立場新聞案庭審筆記:香港2019年論述之爭

轉載|立場新聞案庭審筆記:新聞第一課
一切有點像新聞課。鍾沛權相信,傳媒的角色,是監察政府、制衡權力,即是教科書寫的「第四權」。他在作供之中多番提及,「做得媒體」、「新聞工作者」,都會有自我期許,將很多原則加諸身上。他對自己創辦的立場新聞有明確的定位,就是要為小眾、無權者、邊緣人士發聲的新興媒體,並且要捍衛言論自由,這一切都寫進了創刊辭。 繼續閱讀 轉載|立場新聞案庭審筆記:新聞第一課

我要用上帝的愛浸死他們——訪《給19歲的我》英華女校副校長
面對學生不理解,英華女校副校長周小鳳覺得「要用上帝的愛浸死他們」,紀錄片《給19歲的我》記下這句話,令人暖心。但她去年看到預告片後,卻失眠了兩日,心想「會不會太誇張?」提議不如剪走它。導演張婉婷一口就說:「講得咁好點解要剪?唔剪。」上映之後,不少人受這句話觸動,原來很多人認同教育需要有愛。 繼續閱讀 我要用上帝的愛浸死他們——訪《給19歲的我》英華女校副校長

殘奧運動員李銘業舉家移民 為港出戰13載今盼加入英國隊 一家互勉:再難關口都已經走過
李銘業是香港殘奧乒乓球代表隊成員,兒時暈倒,經歷三次開腦手術,足足昏迷19日,最後重新站起來,以香港運動員的身份,踏上國際舞台。這幾年的香港,幕幕警民衝突到公民社會崩塌,變得面目全非,他們一家今年10月移民離港。昔日的香港代表,今天只盼加入英國代表隊。 繼續閱讀 殘奧運動員李銘業舉家移民 為港出戰13載今盼加入英國隊 一家互勉:再難關口都已經走過

【721元朗傷痕】曾哭訴「點解香港變成咁」 青年留港剖白:同我一樣的人好似愈來愈少
三年前的傷痕,仍然烙印在很多人心中。721元朗黑夜,血漬斑斑的凌亂車廂、人群互相擁抱的失語安慰、警署外聲淚俱下「點解香港會變成咁」的一幕,阿Ming仍然歷歷在目,回想當日的痛心疾首,今天仍然說得顫抖。「如果我當日有留低元朗站,或者可以保護一啲人?那天之後,我常常看不起自己、帶著愧疚的心情入睡。」很多人叫他走,他不走,因為不甘心。「成日都會見到有人嘲諷香港人,點解你仲唔移民?很老實說,因為我哋唔想,就係咁簡單,我覺得呢度就係我屋企,除了因為我仲喜歡呢個地方,仲因為呢度係我屋企,同埋我唔甘心、我唔甘心。」哽咽的一字一句,隱含的是對這地的愛。 繼續閱讀 【721元朗傷痕】曾哭訴「點解香港變成咁」 青年留港剖白:同我一樣的人好似愈來愈少

轉載︱房署清走畫廊,覺得好不憤好無奈?
葵涌邨一個垃圾房,因為牆身掛上一幅幅畫作,如同廢墟中的「美術館」而廣為人知,但迅速被房署要求拆走,引來公眾聲討。《大城誌》獲授權轉載,關注勞工福利團體「明愛勞動友善社區計劃」撰寫的文章,希望從事件中,反思社區內垃圾處理中心不同的可能性,推動一個人性化的空間和尊重工友的工作環境。 繼續閱讀 轉載︱房署清走畫廊,覺得好不憤好無奈?

去年本地報刊註冊創十年新低 報刊發行人牌照暴跌八成
根據電影、報刊及物品管理辦事處的資料顯示,去年本地報刊及與新聞有關的刊物,註冊數目創逾十年新低。而去年發出報刊發行人牌照的數目,較前一年更「瀑布式」下跌八成。 繼續閱讀 去年本地報刊註冊創十年新低 報刊發行人牌照暴跌八成

去年區院刑事案平均輪候時間 大幅滯後遠超目標250日
新一份《財政預算案》出爐,同時披露各部門的公共行政數據。其中司法機構在區域法院的刑事案件,平均輪候時間超出原定目標的數目驚人。以刑事案件而言,由被告人首次在區域法院提訊至聆訊日,原定目標為100日內,繼2021年實際情況,已滯後至287日後,去年更進一步滯後至350日,大幅超出原有目標的2.5倍。 繼續閱讀 去年區院刑事案平均輪候時間 大幅滯後遠超目標250日

ifva兩作品隱喻社會事件不獲電檢 5分鐘動畫被要求刪走1分鐘內容
下月舉行的第28屆ifva獨立短片節,有兩套作品未符合電檢要求,遭取消放映。據了解,兩套作品,均有影射社會事件的場景。其中一套《失去的部分》半年前曾在香港放映,當時被評為IIA級,半年後再送檢時,卻被要求刪改。另一套《城堡裡的大象》動畫則出現黃頭盔人的畫面,據知要刪走逾五分一內容,才可放映,而此片入圍多個國際動畫影展。 繼續閱讀 ifva兩作品隱喻社會事件不獲電檢 5分鐘動畫被要求刪走1分鐘內容

《一角》譜寫舞台劇演員宋本浩 流離浪蕩察看街頭戲碼 無力中前行:想演更多美醜與善惡
一個背囊、一個腰包、再掛上一把長傘,這個熟悉的身影來自舞台劇演員宋本浩。這幾年,他都是以這個「裝備」遊走街頭,觀察人生百態。以前,透過演員的身份便可踏上舞台;近年,他因為沒有智能手機、沒有打針,一切變得不再必然,流離浪蕩的日子,讓他察看更多街頭上的戲碼。 繼續閱讀 《一角》譜寫舞台劇演員宋本浩 流離浪蕩察看街頭戲碼 無力中前行:想演更多美醜與善惡

金像獎入圍電影七成純香港出產 《給19歲的我》角逐最佳電影 校方爭議中退選
第41屆香港電影金像獎公布入圍名單,多套港產片入圍,其中近日受到爭議的紀錄片《給19歲的我》入圍最佳電影、最佳導演、最佳剪接三獎。英華女學校發聲明,校方經過審慎考慮,決定退出本屆香港電影金像獎「最佳電影」的遴選。 繼續閱讀 金像獎入圍電影七成純香港出產 《給19歲的我》角逐最佳電影 校方爭議中退選

監製澄清:校方向日本申請許可攝錄 領隊陳仲雨安排下採訪李慧詩
紀錄片《給19歲的我》風波持續,針對片中出現日本亞洲場地單車錦標賽的片段,監製黃慧發聲明澄清,指校方事前直接向日本主辦當局申請並獲得許可入場攝錄,攝影隊是透過當時香港隊領隊陳仲雨,從而採訪李慧詩,藉此鼓勵片中主角之一馬燕茹。 繼續閱讀 監製澄清:校方向日本申請許可攝錄 領隊陳仲雨安排下採訪李慧詩

張婉婷:人比電影重要 先暫停公映解答疑慮 中間可能有理解上落差
紀錄片《給19歲的我》掀起爭議,周一起暫停公映。導演張婉婷在周日晚最後一場映後談,回應觀眾提問。她先表示,不知道下一場是幾時,近日的風風雨雨,學校和她都決定,由周一起暫停公開放映,「我們想留空間處理大家的溝通、理解上的落差,對學校來說,人是比電影重要,我們要先處理好人的關係問題,解答她們所有疑慮,先再或者可能跟大家見面。」 繼續閱讀 張婉婷:人比電影重要 先暫停公映解答疑慮 中間可能有理解上落差

《給19歲的我》阿聆指校方不尊重意願:由始至終不同意公開放映 李慧詩稱不知受訪用作紀錄片
榮獲香港電影評論學會最佳電影的紀錄片《給19歲的我》,長達十年追訪多名英華女校學生的成長故事,面臨控訴。片中其中一位受訪女生阿聆向《明周文化》撰文,提及首次觀看影片後情緒受困,由始至終不同意以任何形式進行公開放映,認為校方不尊重學生意願。 繼續閱讀 《給19歲的我》阿聆指校方不尊重意願:由始至終不同意公開放映 李慧詩稱不知受訪用作紀錄片

由逃避到面對自我 逆流再逐警察夢 《給19歲的我》Madam:不甘心未試過就放棄
找Madam訪問,她第一句就形容自己是一位受爭議的人,未知訪問她的傳媒能否承受得起讀者的輿論壓力。皆因她在紀錄片《給19歲的我》中,表明想當一名警察,經歷2019年社會運動,警方所作所為備受爭議,她擔心親友受壓,最後決定不做警察。因為顧及親友,放棄自己的夢想;因為輿論壓力,提出對記者的關心,這也是Madam的特質。 繼續閱讀 由逃避到面對自我 逆流再逐警察夢 《給19歲的我》Madam:不甘心未試過就放棄

深水埗「棚仔」清場 東叔賣布一輩子養活一家六口 見證製衣盛世衰落時
再見「棚仔」!深水埗欽州街布市場,在鬧市一角樹蔭下近45年,為香港碩果僅存的布料集中地,來到最終章。不少布販因為這次遷拆,選擇退下來,離開的不僅是一個養家攤檔,也是告別一輩子的職業。 繼續閱讀 深水埗「棚仔」清場 東叔賣布一輩子養活一家六口 見證製衣盛世衰落時

時日再變 樂天不變 《給19歲的我》阿雀:啲人笑我似林敏驄
「有人會話,阿雀好得意、好搞笑;又有人話,阿雀唔靚,個樣好奇怪;更有人話阿雀好似林敏驄,我即刻㩒舊相睇,又真係幾似喎!」紀錄片《給19歲的我》其中一位女生「阿雀」倫凱頤,哈哈大笑數算著觀眾對自己的評價,更說自己「追得好貼」!十多年後,她依然像片中那位開心果,總是惹人發笑,樂天豁達看待大小事。 繼續閱讀 時日再變 樂天不變 《給19歲的我》阿雀:啲人笑我似林敏驄

法庭筆記|《立場新聞》案:「不言而喻」「不宣自告」的目的?
煽動罪其中一個定罪元素就是煽動意圖,翻查開案陳詞,控方兩次用上「目的不言而喻」,一次用上「目的不宣自告」來形容總共 8 篇文章,佔呈堂的 17 篇近一半。 繼續閱讀 法庭筆記|《立場新聞》案:「不言而喻」「不宣自告」的目的?