一套由香港人有份眾籌製作,在全球各地上映、唯獨香港無法公開播放的電影《憂鬱之島》,入圍台灣金馬獎最佳紀錄片,也是連續三年,再有香港社運議題作品打入金馬獎。
剛出獄赴英國升學的浸大學生會前會長方仲賢、八九學聯成員林洋鋐、前學聯秘書鍾耀華,亦有份參演電影,重演多個香港重要歷史事刻,包括「佔中九子案」鍾耀華在法庭犯人欄內陳情一幕。
導演陳梓桓回覆《大城誌》,指今日香港即使受到很大限制下,仍有不同紀錄片出現,香港導演依然拍攝自由的電影,非常重要。即使這刻未能在香港觀看作品,但相信「片裡片外的香港人,總會在銀幕下相遇。」
陳梓桓:不要停止拍攝
夾雜紀錄和劇情元素的《憂鬱之島》穿梭六七暴動、文革、六四、九七、反送中等重要歷史事件,片中受訪者有人逃離文化大革命,冒死前往香港;有人反殖民、宣揚愛國主義,未成年便成為階下囚;也有人支持民主自由,卻換來夢想被坦克輾碎。
六七暴動被捕者、七十年代偷渡來港的人、八九天安門廣場香港學生代表,都是由演員以劇情重演出來,而受訪者這幾年的現實生活,還有一些年輕人與上一代的對話,則真實紀錄下來。紀實與劇情之間,記述的是香港的宿命。
預告片中,看到「佔中九子案」鍾耀華在法庭犯人欄內陳情的一幕:「我們包括在座多位,是有責任走出法庭,走出這個議事亭,走出這個媒體,走出一切的中介,去親自理解這個世界,去感受這個世界,這些全都不是這個法庭告訴你。」
《憂鬱之島》遊走世界各地上映,目前正在英國上映。單是台灣,早前已奪得台灣國際紀錄片影展三個獎項,獲讚揚為香港故事撐開難能可貴的歷史線索,穿透不同世代和政治觀點,體會到無論身處何位,香港所難以擺脫的憂鬱命運,對自身命運的難以掌控。此片近日再入圍台灣南方影展紀錄片和人權關懷獎,如今再下一城,打入金馬獎。
導演陳梓桓曾執導講述2014年雨傘運動的《亂世備忘》,而監製任硯聰及蔡廉明,分別亦曾監製《地厚天高》和《十年》。
陳梓桓回覆《大城誌》,指今日香港這個重要的時代下,香港仍然有不同的紀錄片作品出現;即使受到很大的限制下,香港的紀錄片導演依然拍攝自由的電影,非常重要。他覺得獎項提名相對次要,重要的反而是不要停止拍攝。
對於片中的演員各有不同際遇,有人坐牢、離開香港。他就說,今日無論是各行各業,片裡片外的人,其實都各自面對不同困境。這部電影正正希望,將香港人面對的艱難情況呈現出來,同時思考自身過去,盼能帶給大家對未來的思考和想像。
他坦言在香港的觀眾,暫時未有機會可以看到,但相信「片裡片外的香港人,總會在銀幕下相遇。」
在自由的土壤大放異彩
香港人香港電影,在今屆台灣金馬獎大放異彩。兩套港產片《智齒》及《白日青春》有機會問鼎最佳劇情片,香港主權命運《憂鬱之島》爭奪最佳紀錄片,至於最佳男女主角,港產片各有三人入圍,佔五席中大多數,成續驕人。張繼聰、林家棟、黃秋生有望當金馬影帝;袁澧林、劉雅瑟、張艾嘉有望成為金馬影后。
值得注意的新作品,包括講述難民逃亡與抉擇的《白日青春》,由劉國瑞執導,黃秋生主演,獲提名最佳劇情片、最佳男主角、最佳新導演、最佳新演員、最佳原著劇本、最佳攝影,共6項提名。
曾執導《少年》的林森,新作《窄路微塵》,張繼聰、袁澧林分別入圍最佳男女主角,另入圍最佳原創電影音樂和電影歌曲。以香港霓虹燈取材、由曾憲寧執導的《燈火闌珊》,張艾嘉獲提名最佳女主角,另入圍最佳視覺效果。
在電影中,用額頭幫人探熱的余香凝,憑《緣路山旮旯》入圍最佳女配角。另外,同是香港人的麥海珊憑《黑牆》入圍最佳紀錄短片。長片方面,由陳梓桓執導,穿梭六七暴動、文革、六四、九七、反送中等重要香港歷史事件的《憂鬱之島》,則入圍最佳紀錄片。
至於由連環兇殺案講到命運與救贖的《智齒》榮獲14項提名,成為港產片大贏家,鄭保瑞爭最佳導演、林家棟、劉雅瑟爭最佳男女主角,另入圍最佳劇情片、最佳男配角、最佳改編劇本、最佳攝影、最佳視覺效果、最佳美術設計、最佳造型設計、最佳動作設計、最佳原創電影音樂、最佳剪輯、最佳音效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