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城堡裡的大象》片段截圖

ifva兩作品隱喻社會事件不獲電檢 5分鐘動畫被要求刪走1分鐘內容

下月舉行的第28屆ifva獨立短片節,有兩套作品未符合電檢要求,遭取消放映。據了解,兩套作品,均有影射社會事件的場景。其中一套《失去的部分》半年前曾在香港放映,當時被評為IIA級,半年後再送檢時,卻被要求刪改。另一套《城堡裡的大象》動畫則出現黃頭盔人的畫面,據知要刪走逾五分一內容,才可放映,而此片入圍多個國際動畫影展。 繼續閱讀 ifva兩作品隱喻社會事件不獲電檢 5分鐘動畫被要求刪走1分鐘內容

《一角》譜寫舞台劇演員宋本浩 流離浪蕩察看街頭戲碼 無力中前行:想演更多美醜與善惡

一個背囊、一個腰包、再掛上一把長傘,這個熟悉的身影來自舞台劇演員宋本浩。這幾年,他都是以這個「裝備」遊走街頭,觀察人生百態。以前,透過演員的身份便可踏上舞台;近年,他因為沒有智能手機、沒有打針,一切變得不再必然,流離浪蕩的日子,讓他察看更多街頭上的戲碼。 繼續閱讀 《一角》譜寫舞台劇演員宋本浩 流離浪蕩察看街頭戲碼 無力中前行:想演更多美醜與善惡

金像獎入圍電影七成純香港出產 《給19歲的我》角逐最佳電影 校方爭議中退選

第41屆香港電影金像獎公布入圍名單,多套港產片入圍,其中近日受到爭議的紀錄片《給19歲的我》入圍最佳電影、最佳導演、最佳剪接三獎。英華女學校發聲明,校方經過審慎考慮,決定退出本屆香港電影金像獎「最佳電影」的遴選。 繼續閱讀 金像獎入圍電影七成純香港出產 《給19歲的我》角逐最佳電影 校方爭議中退選

張婉婷:人比電影重要 先暫停公映解答疑慮 中間可能有理解上落差

紀錄片《給19歲的我》掀起爭議,周一起暫停公映。導演張婉婷在周日晚最後一場映後談,回應觀眾提問。她先表示,不知道下一場是幾時,近日的風風雨雨,學校和她都決定,由周一起暫停公開放映,「我們想留空間處理大家的溝通、理解上的落差,對學校來說,人是比電影重要,我們要先處理好人的關係問題,解答她們所有疑慮,先再或者可能跟大家見面。」 繼續閱讀 張婉婷:人比電影重要 先暫停公映解答疑慮 中間可能有理解上落差

《給19歲的我》阿聆指校方不尊重意願:由始至終不同意公開放映 李慧詩稱不知受訪用作紀錄片

榮獲香港電影評論學會最佳電影的紀錄片《給19歲的我》,長達十年追訪多名英華女校學生的成長故事,面臨控訴。片中其中一位受訪女生阿聆向《明周文化》撰文,提及首次觀看影片後情緒受困,由始至終不同意以任何形式進行公開放映,認為校方不尊重學生意願。 繼續閱讀 《給19歲的我》阿聆指校方不尊重意願:由始至終不同意公開放映 李慧詩稱不知受訪用作紀錄片

由逃避到面對自我 逆流再逐警察夢 《給19歲的我》Madam:不甘心未試過就放棄

找Madam訪問,她第一句就形容自己是一位受爭議的人,未知訪問她的傳媒能否承受得起讀者的輿論壓力。皆因她在紀錄片《給19歲的我》中,表明想當一名警察,經歷2019年社會運動,警方所作所為備受爭議,她擔心親友受壓,最後決定不做警察。因為顧及親友,放棄自己的夢想;因為輿論壓力,提出對記者的關心,這也是Madam的特質。 繼續閱讀 由逃避到面對自我 逆流再逐警察夢 《給19歲的我》Madam:不甘心未試過就放棄

時日再變 樂天不變 《給19歲的我》阿雀:啲人笑我似林敏驄

「有人會話,阿雀好得意、好搞笑;又有人話,阿雀唔靚,個樣好奇怪;更有人話阿雀好似林敏驄,我即刻㩒舊相睇,又真係幾似喎!」紀錄片《給19歲的我》其中一位女生「阿雀」倫凱頤,哈哈大笑數算著觀眾對自己的評價,更說自己「追得好貼」!十多年後,她依然像片中那位開心果,總是惹人發笑,樂天豁達看待大小事。 繼續閱讀 時日再變 樂天不變 《給19歲的我》阿雀:啲人笑我似林敏驄

執導《一人婚禮》談坦誠面對恐懼 周冠威:喜劇不代表香港歌舞昇平 艱難時唞一唞笑一笑

周冠威在新時代下的香港,帶來一套截然不同的喜劇《一人婚禮》,告訴大家要坦誠面對恐懼,學會愛自己。那年之後,他失去了一筆資金,也有演員辭演他的作品,原本跟大學洽談開辦的兩個學科,最後也不了了之。他形容《一人婚禮》是懷著危機感拍攝,甚至已經預備「後備導演」,萬一自己有何不測,無法完成作品,也有人頂上。直至去年5月,電影順利煞科,他才呼出一口氣,感動萬分。 繼續閱讀 執導《一人婚禮》談坦誠面對恐懼 周冠威:喜劇不代表香港歌舞昇平 艱難時唞一唞笑一笑

玩味拍片談社會 Youtuber「熊仔頭」抑鬱受困說再見

以戴上頭套拍片為人熟悉,早在2012年開拓網絡短片,屬於本地早一代的Youtuber「熊仔頭」,在最新一集《熊館》節目中,剖白自己受抑鬱症影響,宣布暫別頻道,交由其他成員繼續創作:「網絡雖然很大,但我困在網絡當中,我想真的睇下呢個世界。」 繼續閱讀 玩味拍片談社會 Youtuber「熊仔頭」抑鬱受困說再見

作家西西心臟衰竭離世 筆耕半世紀隱喻城市處境 睹反修例感虧欠年輕人

香港著名作家西西,有份創辦的素葉出版社公告,西西因心臟衰竭,今晨在醫院安詳離世,形容西西一生精彩、愉快,並且有益、有意義,享年85歲。三年前,西西受訪坦言,現實總比小說更離奇魔幻,誰想像到香港會變成這樣?對於年輕人,她覺得「是我們欠他們,欠他們一個理想的社會。」 繼續閱讀 作家西西心臟衰竭離世 筆耕半世紀隱喻城市處境 睹反修例感虧欠年輕人

由港人最愛到一沉百踩 訪楊千嬅歌迷變Hater之路:我有很多疑問

昔日八度奪得「叱咤樂壇我最喜愛女歌手」,由香港人一人一票投選出來,楊千嬅得天獨厚的觀眾緣,無人能及。今天她再度舉辦演唱會,反應不似預期,香港觀眾不再受落,由滯銷、割價、到贈送門票,網上一片揶揄聲。昔日最喜愛的,今日一沉百踩。社會在變,從民心可見。 繼續閱讀 由港人最愛到一沉百踩 訪楊千嬅歌迷變Hater之路:我有很多疑問

《給19歲的我》借英華談香港:我們看見的,只是永恆的一個片段

由張婉婷執導的《給19歲的我》,橫跨10年拍攝英華少女的成長故事,不僅拍下青春的真摯、叛逆和鬱結,也拍下香港這十年的巨變。紀錄片沒有迴避反國教時,學生在校內派黑絲帶;雨傘運動時,訴說對佔領的看法;以至反修例後,有人想過移民、有人堅決留下、有人受朋輩壓力不再打算做警察。 繼續閱讀 《給19歲的我》借英華談香港:我們看見的,只是永恆的一個片段

舞台劇《回憶的香港》三度上演 由集體回憶到移民消逝 記著過去共同面對轉變

結合香港傳統工藝、歷史變遷、還有演員成長故事的舞台劇《回憶的香港》,第三度在香港上演。劇中述說香港原居民的由來、偷渡潮一家人來港的決心、昔日坐熱狗巴士的經歷、殖民時期的街道名、電話出現的情緣、以至流行廣告的集體回憶,最後訴說演員們各自的成長故事。 繼續閱讀 舞台劇《回憶的香港》三度上演 由集體回憶到移民消逝 記著過去共同面對轉變