中國地圖

文錦渡海關撕中史書 學校急換簡體地圖 跨境學生:很無語、其實個地圖無人睇

兩會期間,中國的政治敏感時期。一名北區跨境學生,近日在文錦渡邊境過關時,遭大陸海關翻查中史書,其後撕走原本寫有「釣魚台」的地圖。《大城誌》獲悉,涉事學校昨日向全級學生,派發新地圖,遮蓋原有的兩頁,「釣魚台」變成「釣魚島」。涉事學生的同級同學形容,當事人覺得很「無語」、「咁小事都要咁搞」、「其實個地圖都無人睇」。

Chin

學校派新地圖 「台灣」變成「台灣省」

涉事學校為上水鳳溪廖萬石堂中學,《大城誌》向至少六名學生了解過,校方昨日(7日)已經向學生派發新地圖,貼上中史書提及「中國地圖」的部分,遮蓋被指「出問題」的兩頁。新地圖採用中國自然資源部的版本,為簡體字,原來的「釣魚台」變成「釣魚島」,原有的「台灣」也變成「台灣省」、「台灣島」等。

《大城誌》接觸到一名跨境學生陳同學(化名),他認識涉事學生。他指,該同學當日在文錦渡邊境過關,書包過機掃描後,被要求打開檢查,大陸海關人員指書本有問題,大意說:「唔可以俾呢啲錯誤訊息流入中國大陸。」同場另一位同校同學,隨即幫口解釋,說這本書是學校的書。最終,海關人員撕走涉及「中國地圖」的兩頁,並影印該本中史書的出版資料。

Chin 2
校方已經向學生派發新地圖,新的「中國地圖」遮蓋被指「出問題」的兩頁。
Chin 3
新地圖採用中國自然資源部的版本,為簡體字,原來的「釣魚台」變成「釣魚島」。

「咁小事都要咁搞」

陳同學說,這件事在中港兩地傳得「很火」,學校知道事件,身邊同學也有討論。校方向學生表示,教育局指地圖出錯,並已派發新地圖。他跟當事人是同級同學,對方覺得:「很無語,咁小事都要咁搞,就一兩個小地點的問題。其實個地圖都無人睇,無必要捉得咁嚴。」

他本身都是跨境學生,在蓮塘口岸過關從未遇截查,就算在文錦渡過關那位同學,由開學至今大半年,都從來沒有遇過今次問題,該本中史書一直可以自由出入中國大陸。事發後,家人提醒他:「唔好帶唔畀過關嘅嘢,要小心啲。」但他自己就說無壓力,萬一被截查,就跟對方解釋,「唔係我特登搞埋呢啲嘢,係教科書嘅問題。」

中史科是他們學校初中必讀的科目,一星期約有兩至三堂。他說,事件不會影響他對學科的感覺,只是少少錯誤而已,也不關學校的事。而他不喜歡牢記大量資料,將來也未必修讀歷史,反而對理科有興趣,想做一名醫生。

他在香港出生,居於深圳。他由幼稚園開始已在香港上學,但早年疫情,令他有三至四年未能在港讀書,整個小五、小六和中一上學期都要留在深圳上網課。喜歡在香港上學,因可認識到新朋友,但就無想過會有這些事情發生。

Chin 4
涉事學校為上水鳳溪廖萬石堂中學。

考評局前經理:地圖只作示意 「釣魚台」非錯誤

考評局前歷史科評核發展部經理楊穎宇,最先在其創辦的專頁「教育刺針」披露事件。他回覆《大城誌》,認為一直以來,地圖只是示意作用,沒有人會在意地圖的邊界和名稱,要準確到國家法例的標準,因為地圖是教學工作,並非國際法文件,更何況「釣魚台」一名並非錯誤,只是中國採用「釣魚島」作為標準名稱。

但他說,香港教育局近年明顯收緊做法,去年中學文憑試地理科試卷,一幅中國天氣的示意地圖,竟然刻意標出九段線。「那條多餘的九段線,說明就算題目設問與政治無關,也必須首先政治先行。」

「政治出錯」大於「事實出錯」

至於涉事教科書內容已獲教育局審批,多間學校一直沿用。他指,以往理解「教科書出錯」是基於「事實出錯」,但近年教育局所說的「教科書出錯」,大多是「政治出錯」,例如現在會寫成「我們不曾是英國殖民地」。他認為,「當局寧可將有爭議、不符國際法的九段、十段線放入地圖,以防止『政治出錯』,教科書已經變成政治工具。」

他認為,若用「舊香港」的標準,事件的確小題大做,但用「新香港」的標準,教育為政治服務,則並非小題大做,那影響並不在於學生,而是小小一張地圖又要改版,對書商和家長都是沉重的負擔。

教育局無否認「撕書」:課本未完全配合最新要求

教育局回覆傳媒查詢時,並沒有否認「撕書事件」。局方指,涉事《現代智趣中國歷史(第二冊)》由「現代教育研究社」出版,於2020年通過評審並納入「適用書目表」,課本當時所刊載的「現代中國全圖」及「中國地勢圖」部分內容,與國家自然資源部於2023年發布的中國標準地圖有「不一致」的地方。

局方指,由於課本在數年前出版,當中的地圖資料,未能完全配合國家對教學地圖的「最新要求」,會盡快通知出版社更新,亦會通知其他出版社檢視已出版的課本,如有發現地圖資料滯後,必須作出適切跟進。

發表迴響