【羊村繪本案】伍巧兒陳情信全文:與其說煽動甚麼 更要記錄見義勇為行徑

羊村繪本案,5名前言語治療師總工會成員,被國安法指定法官郭偉健裁定,串謀發布煽動刊物罪成,判囚19個月。第三被告伍巧兒的陳情信提及,席前被告都是言語治療師,深知教導小朋友明辨是非的重要,明白教育不應該是威嚇和灌輸。

信中指,這三本繪本與其說引起憎恨,不如說是要去解釋這些情感的源頭。「與其說是慫使不守法,不如說是要令小朋友反思守法的基礎,而非盲目因為恐懼而服從,與其說是煽動甚麼,更是要記錄見義勇為的行徑。」

伍巧兒陳情信全文:

這個工會本着「與無聲者同行」的初衷成立,沒有想過即使規模細小又不起眼,最終亦會被職工會登記局以「涉嫌危害國家安全」為由取消資格。

控方指工會「引起香港居民間的不滿或離叛」,其實正正相反,工會本是個凝聚、連結同工、同業的平台,為求聚沙成塔,令外界聽到業界的聲音。

控方指控工會政治化,正正忽視政治制度和政策如何影響工會會員,不論是其作為言語治療師,或純粹一名香港人。

今日香港,要彼此連結已非易事。在工會以外,政黨、專業團體、NGO、傳媒、甚至教會亦紛紛解散。

這單案件只是社會大環境的其中一個剪影,控方檢控這個工會客觀效果上已對公民社會造成威嚇,引起香港居民間的疏離。這個結果,相信無一個香港人樂見。

在理大圍城案中,被告鄧錦樂陳情時曾引用諾貝爾文學獎得主卡繆的演講辭,在此亦希望引用該文另一句:「今天的作家不應為為製造歷史的人服務,而要為承受歷史的人服務。否則,他將形影相弔,遠離真正的藝術。」

教育,同樣應為承受歷史的人服務。今日席前被告都是言語治療師,深知教導小朋友明辨是非的重要性,亦相信教育本質應靠啟蒙、循循善誘,而非威嚇和灌輸。

對小朋友解說人和國家的關係時,亦是同樣道理。這三本繪本,與其說引起憎恨,不如說是要去解釋這些情感的源頭,及它們為何在2019後急速加劇。

與其說是慫使不守法,不如說是要令小朋友反思守法的基礎,而非盲目因為恐懼而服從,與其說是煽動甚麼,更是要記錄見義勇為的行徑。

法官郭偉健早前裁定,毋須詮釋被告必須有意圖煽動暴力,認為散播謠言、假消息,可能是一種更有效的武器。他認為,繪本有煽動意圖,當中文字會在兒童腦海中產生效果。

5 名被告分別為,前言語治療師總工會主席黎雯齡(25 歲)、外務副主席楊逸意(27 歲)、秘書伍巧怡(28 歲)、司庫陳源森(25 歲)及委員方梓皓(26 歲),被控一項「串謀刊印、發布、分發、展示或複製煽動刊物」罪。

發表迴響

在下方填入你的資料或按右方圖示以社群網站登入:

WordPress.com 標誌

您的留言將使用 WordPress.com 帳號。 登出 /  變更 )

Twitter picture

您的留言將使用 Twitter 帳號。 登出 /  變更 )

Facebook照片

您的留言將使用 Facebook 帳號。 登出 /  變更 )

連結到 %s