邱傲然執導鮮浪潮開幕短片 《是日精選》敲問命運:那幾個月最深感受

邱傲然獲邀執導今屆「鮮浪潮國際短片節」的開幕短片《是日精選》。他說,就像有種「這次我當主角」、「這次我擔大旗」的感覺。對他來說,創作是自私的,作品不是說想帶出甚麼宏大的訊息,而是想將自己的感受分享給觀眾。這次作品正正流露他對命運、對選擇的看法,有時好心未必得到好的結果。 繼續閱讀 邱傲然執導鮮浪潮開幕短片 《是日精選》敲問命運:那幾個月最深感受

城市當代舞蹈團龐智筠 駐團26載告別作後 與夫移民台灣:只要活著,我跟著你走

演出前兩星期,龐智筠在家中翻開舊物,把捨棄的物品放進黑色膠袋內。1997年,她在香港演藝學院畢業,隨即加入城市當代舞蹈團,目前是駐團藝術家,一晃眼26載。她編舞的作品《迴影》就像回眸著不同年代的自己,與新舊交替的過程,成為她在這座城市的告別作。花樣年華追逐夢想,為這城光影伴舞26載,這個夏天過後,她便會和丈夫移民台灣。 繼續閱讀 城市當代舞蹈團龐智筠 駐團26載告別作後 與夫移民台灣:只要活著,我跟著你走

冰球運動員開腔 請年假發燒發冷為港出賽:可能無乜人知

香港冰球運動員在「請年假」、「發燒發冷」下贏得世錦賽銅牌,但因為大會播錯香港國歌,留下的汗水彷彿瞬間「被蒸發」。有參賽球員接受《大城誌》訪問,坦言早一年已開始復操,賽前兩三個月每星期都會落冰球場訓練,不少球員有全職工作在身,大多深夜受訓,翌日再早起工作,不少人更是「請年假」換取為港出賽。他憶述抵達波斯尼亞後,不少球員生病,逆境之下取得銅牌,每一個球員都很振奮,只是「可能無乜人知,無乜講過,香港隊拿了第三名。」 繼續閱讀 冰球運動員開腔 請年假發燒發冷為港出賽:可能無乜人知

由逃亡到去留抉擇 借難民命運勾連港人共鳴 《白日青春》劉國瑞勉異鄉人覓得出路

「2015年,我剛剛取得香港身份證,但身邊的朋友個個都話想走。」導演劉國瑞以政治難民為題材,執導首部劇情長片《白日青春》,連奪台灣金馬獎最佳新導演、原著劇本及男主角三獎。他在台上多謝張虹導演,便是當年教他紀錄片的人,而今天對方已經移民英國。他在電影引用古詩「白日不到處,青春恰自來」,意指當整個社會,都不利於自己的時候,青苔都仍然可以生長,找到自己的出路。這既是給難民的勉勵,也是給當下離散和留守家園的香港人,一份祝福。 繼續閱讀 由逃亡到去留抉擇 借難民命運勾連港人共鳴 《白日青春》劉國瑞勉異鄉人覓得出路

置頂

代父參選留守家園 博士生學做女村長 黃菀參:時勢令我成長 盼給年輕人機會

黃菀參當選沙田下禾輋村居民代表,打開瀏覽器,找到她的資料不多,最多就是——前村長黃裕財的女兒、社民連黃浩銘的妹妹。曾有街坊因為她的年齡和性別,提出顧慮,但她希望對方給予年輕人機會,放長雙眼看看,做得不好時,多提點一句。她形容:「就好似是一個時勢去推進,令我成長的一個過程。」 繼續閱讀 代父參選留守家園 博士生學做女村長 黃菀參:時勢令我成長 盼給年輕人機會

由逃避到面對自我 逆流再逐警察夢 《給19歲的我》Madam:不甘心未試過就放棄

找Madam訪問,她第一句就形容自己是一位受爭議的人,未知訪問她的傳媒能否承受得起讀者的輿論壓力。皆因她在紀錄片《給19歲的我》中,表明想當一名警察,經歷2019年社會運動,警方所作所為備受爭議,她擔心親友受壓,最後決定不做警察。因為顧及親友,放棄自己的夢想;因為輿論壓力,提出對記者的關心,這也是Madam的特質。 繼續閱讀 由逃避到面對自我 逆流再逐警察夢 《給19歲的我》Madam:不甘心未試過就放棄

時日再變 樂天不變 《給19歲的我》阿雀:啲人笑我似林敏驄

「有人會話,阿雀好得意、好搞笑;又有人話,阿雀唔靚,個樣好奇怪;更有人話阿雀好似林敏驄,我即刻㩒舊相睇,又真係幾似喎!」紀錄片《給19歲的我》其中一位女生「阿雀」倫凱頤,哈哈大笑數算著觀眾對自己的評價,更說自己「追得好貼」!十多年後,她依然像片中那位開心果,總是惹人發笑,樂天豁達看待大小事。 繼續閱讀 時日再變 樂天不變 《給19歲的我》阿雀:啲人笑我似林敏驄

執導《一人婚禮》談坦誠面對恐懼 周冠威:喜劇不代表香港歌舞昇平 艱難時唞一唞笑一笑

周冠威在新時代下的香港,帶來一套截然不同的喜劇《一人婚禮》,告訴大家要坦誠面對恐懼,學會愛自己。那年之後,他失去了一筆資金,也有演員辭演他的作品,原本跟大學洽談開辦的兩個學科,最後也不了了之。他形容《一人婚禮》是懷著危機感拍攝,甚至已經預備「後備導演」,萬一自己有何不測,無法完成作品,也有人頂上。直至去年5月,電影順利煞科,他才呼出一口氣,感動萬分。 繼續閱讀 執導《一人婚禮》談坦誠面對恐懼 周冠威:喜劇不代表香港歌舞昇平 艱難時唞一唞笑一笑

楊健興新作《眾裏尋真》析論香港遽變 子圓父夢繼續開咪評論時事

新聞機構一個個倒下,卻未有為楊健興入行38年的記者生涯畫上句號。他有份創辦的《眾新聞》去年停運後,他將新聞室由昔日幾百呎的錄影廠,搬到自己幾十呎的書房內。平日上午,他在大學教英文採訪及寫作,下午便回到自己的新聞室,繼續揮筆,針砭時弊。 繼續閱讀 楊健興新作《眾裏尋真》析論香港遽變 子圓父夢繼續開咪評論時事

【眾新聞停運一年】前記者轉投平台繼續做 笑聲回想落淚時

去年1月3日,網媒《眾新聞》最後一日營運。那天有報章頭版,刊登了一名員工開門倒垃圾的相片,令一眾同事笑得人仰馬翻、眼角飆出淚水。相中主角,其實只不過加入《眾新聞》不到半個月,但在半年內先後經歷兩次公司停運,她的經歷正是那年傳媒生態遭逢巨浪吞噬的代表。 繼續閱讀 【眾新聞停運一年】前記者轉投平台繼續做 笑聲回想落淚時

置頂

我要用上帝的愛浸死他們——訪《給19歲的我》英華女校副校長

面對學生不理解,英華女校副校長周小鳳覺得「要用上帝的愛浸死他們」,紀錄片《給19歲的我》記下這句話,令人暖心。但她去年看到預告片後,卻失眠了兩日,心想「會不會太誇張?」提議不如剪走它。導演張婉婷一口就說:「講得咁好點解要剪?唔剪。」上映之後,不少人受這句話觸動,原來很多人認同教育需要有愛。 繼續閱讀 我要用上帝的愛浸死他們——訪《給19歲的我》英華女校副校長

作家西西心臟衰竭離世 筆耕半世紀隱喻城市處境 睹反修例感虧欠年輕人

香港著名作家西西,有份創辦的素葉出版社公告,西西因心臟衰竭,今晨在醫院安詳離世,形容西西一生精彩、愉快,並且有益、有意義,享年85歲。三年前,西西受訪坦言,現實總比小說更離奇魔幻,誰想像到香港會變成這樣?對於年輕人,她覺得「是我們欠他們,欠他們一個理想的社會。」 繼續閱讀 作家西西心臟衰竭離世 筆耕半世紀隱喻城市處境 睹反修例感虧欠年輕人

居港內地人聲援「白紙示威」 來港五年歷公民社會洗禮 盼為這城付出就算不能變得更好

五年前,Abbie由山東來港讀書,畢業後留港繼續工作。新疆烏魯木齊上月一場火警,被質疑防疫封區影響救援,雖然官方否認,但十條人命「救救我們」的呼喚,牽動中國多個城市「白紙示威」,控訴長年高壓的防疫政策,世界各地都有聲援,當中包括香港。 繼續閱讀 居港內地人聲援「白紙示威」 來港五年歷公民社會洗禮 盼為這城付出就算不能變得更好

置頂

殘奧運動員李銘業舉家移民 為港出戰13載今盼加入英國隊 一家互勉:再難關口都已經走過

李銘業是香港殘奧乒乓球代表隊成員,兒時暈倒,經歷三次開腦手術,足足昏迷19日,最後重新站起來,以香港運動員的身份,踏上國際舞台。這幾年的香港,幕幕警民衝突到公民社會崩塌,變得面目全非,他們一家今年10月移民離港。昔日的香港代表,今天只盼加入英國代表隊。 繼續閱讀 殘奧運動員李銘業舉家移民 為港出戰13載今盼加入英國隊 一家互勉:再難關口都已經走過