
棄讀教席全職插畫 阿強手繪信紙為囚友解悶:好似有人陪住佢哋
在Instagram上,阿強有很多分身,既會手繪香港,最風高浪急之時的場景,又會手畫社區,由屋邨、霓虹燈、舊建築、到城市景觀,繪下屬於這代人的香港。另一個分身,卻又會創作信紙,加入英文生字、數獨遊戲、八卦娛樂事,讓有心人下載,也為牆內人解悶,從苦難中得到一點色彩,堅持的是「一直畫下去,直至這座城市不再需要寫信師。」 繼續閱讀 棄讀教席全職插畫 阿強手繪信紙為囚友解悶:好似有人陪住佢哋
在Instagram上,阿強有很多分身,既會手繪香港,最風高浪急之時的場景,又會手畫社區,由屋邨、霓虹燈、舊建築、到城市景觀,繪下屬於這代人的香港。另一個分身,卻又會創作信紙,加入英文生字、數獨遊戲、八卦娛樂事,讓有心人下載,也為牆內人解悶,從苦難中得到一點色彩,堅持的是「一直畫下去,直至這座城市不再需要寫信師。」 繼續閱讀 棄讀教席全職插畫 阿強手繪信紙為囚友解悶:好似有人陪住佢哋
「只要文化藝術普及,香港才有真正的出路。」甫踏入大會堂的展覽廳,就看見古天農對香港打從心底的願景。中英劇團為六月離世的古天農,籌辦「永遠的新青年」紀念展,把他昔日的劇場點滴、創作哲學和藝壇倡議,留下注腳。 繼續閱讀 一生與戲劇為伴 在荒原中種出茂林——念古天農
美國眾議院議長佩洛西歷史性訪台,為25年來美國最高級官員到訪台灣,觸發中國大陸連日軍演抗議。這個歷史事刻,佩洛西接見了兩名香港人,其中一人為前銅鑼灣書店創辦人林榮基。林在會上提出,希望美國能支援香港年輕抗爭者,點出實際問題,是因為「唔係成日見得到,我能夠做到嘅就做。」 繼續閱讀 林榮基:佩洛西無忘記到香港 盼為在台港青發聲覓去路
俄烏戰事持續五個月,在邊境和難民營之間,有一對香港人拿著鏡頭,攝下被炮彈摧毀的家園和流離失所的難民,繼續以影像記錄時代。當日以「走難」形容離開香港的紀錄片導演張虹和林偉鴻,今日走到戰地追拍難民,目睹幕幕分離和道別畫面,羈絆的是彼此那種痛苦。 繼續閱讀 走難人拍落難人 烏克蘭邊境下香港人身影——導演張虹與林偉鴻
三年前的傷痕,仍然烙印在很多人心中。721元朗黑夜,血漬斑斑的凌亂車廂、人群互相擁抱的失語安慰、警署外聲淚俱下「點解香港會變成咁」的一幕,阿Ming仍然歷歷在目,回想當日的痛心疾首,今天仍然說得顫抖。「如果我當日有留低元朗站,或者可以保護一啲人?那天之後,我常常看不起自己、帶著愧疚的心情入睡。」很多人叫他走,他不走,因為不甘心。「成日都會見到有人嘲諷香港人,點解你仲唔移民?很老實說,因為我哋唔想,就係咁簡單,我覺得呢度就係我屋企,除了因為我仲喜歡呢個地方,仲因為呢度係我屋企,同埋我唔甘心、我唔甘心。」哽咽的一字一句,隱含的是對這地的愛。 繼續閱讀 【721元朗傷痕】曾哭訴「點解香港變成咁」 青年留港剖白:同我一樣的人好似愈來愈少
香港一代文壇巨匠倪匡逝世,享年90歲。倪匡在1935年上海出生,少年加入過解放軍公安部隊,但最終逃難偷渡到香港。來港後,靠「筆」維生,自1957年起在報章撰寫小說,揮筆近半世紀,直至2005年封筆。他晚年患上皮膚癌,失去味覺,但形容對生命看得很淡然,不會緊張。瞇著眼晴笑臉示人,自嘲不懂說話卻常常引人發笑,快樂老頑童的形象將連同無數小說角色,繼續伴隨著香港人。 繼續閱讀 【倪匡逝世】曾言甚麼情況都站在年輕人立場 《追龍》預言香港優點消失毀滅死亡
九七年出生,人生每個重要時刻,總與香港的命運殊途同歸。姚鈞豪城大政政出身,大學畢業迎來最激烈動盪的反修例運動,投身社會,盼望改變家園。結果,落得囚禁下場,還被禠奪區議員資格。在宣誓風暴落幕後,成為少數被延至今年執包袱的人,悄然離開社區。25歲未到,要重新思考去路,可能做金融、可能再讀書,但希望既可維生又可繼續參與社區,因為他始終覺得,連繫著社群才有其他可能發生,也是這時代最基本可做的事。 繼續閱讀 前區議員姚鈞豪遲來說再見 獄中無力獄後難適應 盼保持社群連繫創造可能
獨立導演雲翔即將離開生活近40年的香港,更宣布為16年的電影創作生涯畫上句號。一生自言逆流者的他,罕有形容自己幸運:「由1979年來港到1997年,經歷這18年香港最好的時候。」他慨嘆「香港好唔抵,呢個地方唔使咁樣啫,take it or leave it,咁我就leave it。」 繼續閱讀 逆流導演雲翔將息影離港 不忿限自由失光彩 最後一作拍叛逆香港
港隊在印度出戰亞洲盃外圍賽,連續兩場報捷,在異地的國土,卻看見一個香港人身影,隻身為港隊打氣。他坦言:「我喺球場嗌完之後,其實我都唔肯定踼緊波嘅球員聽唔聽到,但我都要嗌,使命感又好,點都要有人做呢樣嘢。」 繼續閱讀 【亞洲盃外圍賽】撐港隊的一人吶喊:球員聽唔到 我都要嗌
「因為現實上已經有咁多DQ先例,我只不過沒有了參展的自由,但很多人失去更大的自由,今天在收押所內。」有種文化創辦人Daniel接受《大城誌》專訪說,籌辦書展並非只有銷量考慮,還會想說一些大家關注、對社會重要的價值。那時候,沒有太多政治壓力,只要按著文明社會的專業規範去做就無問題。 繼續閱讀 參展十年借書說價值 絕跡書展仍要出版 有種文化信化整為零未尚壞
截至2022年5月26日,政府數據顯示超過九成,三歲或以上人口已接種第一劑疫苗;舖天蓋地的打針廣告,商店酒廊逐漸回復正常營業時間,馬照跑、舞照跳。然而,仍有約71萬人未有接觸任何疫苗,這群不能去髮型屋、美容院、連商場都無法進入的人,雅詩形容就像「匿埋喺山入面」,被社會隱藏的一群,但蛋糕專頁卻讓他們碰見彼此。 繼續閱讀 無打針模特兒情侶 開page記錄蛋糕腐爛:個世界好似分咗兩類人 點解好似我哋錯?
滿頭白髮、彎曲的背脊、年屆90歲高齡,深夜步出警署時,仍瞇著眼揮手示好。天主教香港教區榮休主教陳日君樞機,關注中國宗教自由、支持香港民主運動、惦記在囚政治犯大半生,走到鮐背之年,卻迎來涉嫌違反港區國安法的指控,首歷被拘捕的苦難。 繼續閱讀 陳日君:我是一個牧者 如果我走就是放棄責任
自2003年在港成立的韋智達律師行(Vidler & Co. Solicitors),處理過不少性小眾的平權官司,包括「W小姐案」成功爭取跨性別人士與異性結婚的權利、「QT訴入境處案」成功爭取同性伴侶依親留港的權利,訂下一個個標誌案例。不過,律師行早前向香港律師會發出擬停止執業通知書,計劃在6月3日停業。而資深合伙人韋智達(Michael Vidler)上周已離開香港。 繼續閱讀 昔為平權同偕一仗 人權律師韋智達停業離港 梁威廉:為小眾感可惜
一臉寸嘴、啜核道出外傭心聲「工人都係人,唔係機械人」的Contrinx,一片成名。她來自印尼,18歲離開家鄉,先在新加坡工作五年,回鄉結婚後,23歲來港工作,一做就做了16年。「你可能唔當我係家人,覺得我無價值啦,但我當你哋係家人,咁好多嘢都無所謂,可以開心咁去做。」 繼續閱讀 爆紅印傭內心如HelloKitty 來港16載睇亞視學廣東話 關注傭工權益:你有得揀,我都有得揀
訪問那時,是Charlotte最後一晚留在烏克蘭境內,也是和丈夫共渡的最後一夜。一朝醒來,她就會帶同兩歲女兒、奶奶和嫂子,走到另一個歐洲國家躲避戰禍。丈夫則被徵召作地區防衛,留下來守護家園。這次分離,不知何年何月再次重逢,她明言「無人知道這場戰爭會打幾耐,唔會知道幾時會再見,戰後也有漫長的重建工作,我有責任要照顧好女兒和奶奶,確保女兒在沒有父親的情況下都可健康成長,這是我的責任。」 繼續閱讀 一場重逢未明的分離 移烏港人攜幼女走難 叮囑丈夫:勿讓俄羅斯人射死