六四街訪

【六四33年】社會實驗:中學生對八九六四有何認知? 誤當販賣企鵝認不出隱喻畫作 遺憾社會有話不能直說

公民社會支離破碎,六四維園再無燭海,昔日「平反六四」的呼喚變得鴉雀無聲。六四33年之際,年輕一代對八九六四有何認知,是一場歷史教育的「試金石」。《大城誌》街訪多名年輕人,一幅去年在M+博物館開幕展出、影射六四傷亡的畫作《新北京》,只有兩成半受訪者聯想到與六四有關,另有人以為是保育動物、售賣企鵝等議題。

至於最經典的天安門「坦克人」相片,則有逾半受訪者知道與六四或中國歷史有關。有中學老師認為,中學生與六四事件發生相距甚遠,認識不多都是可以預計,而中學的課程設計本身並沒有太多篇幅涉及六四,再加上現時社會環境談論這些話題的空間收窄,也擔心將來學生對六四的認知愈來愈少。

誤以為《民主會戰勝歸來》為《英雄聯盟》主題曲

過往三十年,支聯會都會舉辦街站、長跑、維園晚會等活動,悼念六四死難者;但支聯會去年解散,多名骨幹成員現正身陷囹圄,街上講述六四這段傷痕的聲音愈來愈少。《大城誌》在臨近六四之際,隨機在街上訪問八組年輕人,學歷由中二至中六不等,以六四晚會經常唱的歌詞、支聯會的代表人物、六四相關的圖畫和相片,測試中學生對六四的認知程度。

先由歌曲談起,八組受訪者當中,無人能透過歌詞,認得出六四晚會唱足三十年的《自由花》和《民主會戰勝歸來》,有人以後為是網絡遊戲《英雄聯盟》主題曲《孤勇者》、聖經金句、又或與戰爭有關。

與六四相關的人物方面,有兩組受訪者認得出支聯會創辦人司徒華與六四相關,但說不出他的名字,也有人以為他是醫生;至於近年多次成為新聞人物的前支聯會副主席鄒幸彤,亦只有一組受訪者認得出。

由中國藝術家王興偉在2001年繪畫而成、影射六四傷亡情景的畫作《新北京》,只有一組受訪者說出與六四有關,另有人以為是保育動物、售賣企鵝等議題。由香港攝影師劉香成拍攝、一對情侶躲藏建國門橋下避開坦克的照片,逾半受訪者答得出與六四事件有關,惟有一組以為是英國殖民香港一事。

至於八九民運時,民眾在天安門聚集的照片,全部受訪者都認得出該地方為天安門,有一組指出當時民眾提出反官僚主義、反貪污等訴求,但也有人以為相中內容是抗議香港回歸,又或國慶之類的活動。

而最經典的天安門坦克人畫作及相片,有三組受訪者表示沒有見過,也不知代表甚麼事情;另有四組受訪者知悉與六四事件有關,其餘一組只知與中國歷史有關。

昔在校觀看六四紀錄片 今在港經歷社會劇變

有修讀中西史的中五學生V,是今次街訪對六四事件認知最多的受訪者。他指,學校的歷史課和中文課都會提及六四,老師也希望和支持學生認識歷史,以前更會在學校觀看六四紀錄片,不過近年漸少。

他早在2014年還是小學生時,跟同學去過六四晚會,但坦言當時也不太清楚實質所為何事,直至2019年時又再去一次。他坦言:「當時在中國發生的事,今天也發生在香港……都沒甚麼可以做到,也說不出甚麼感受,因為自己知道香港經歷了很多。」但他始終覺得歷史一定會傳承得到。

另一位已中六畢業的阿軒,知道維園再無燭光晚會,有感香港不同了,這樣不許那樣又不准,香港已變得不太熟悉。「最近訂立了保護國家的法例,彷彿不可以說很多東西,限制了言論自由,可能以前能夠有話直說,現在變得要暗示、要低調地說,這樣卻失去了意義。」

從未去過六四晚會的他坦言感到少許遺憾,因為小時候不懂六四,沒有去過,但到他認識了,長大了想體驗是甚麼一回事時,已沒有這個機會了。」他也會擔心將來的小朋友跟他一樣,失去機會認識這段歷史。

老師:街訪結果符預期 至少對六四有印象

前考評局通識科科目委員會主席、資深世史和通識科中學教師賴得鐘認為,街訪結果並不意外,因為中學課程並沒有太多機會提及六四,加上學生很年輕,始終跟六四發生的時間相距很遠,如果他們對六四認識不多,也是可以預計和理解。

不過從街訪所得,他認為學生並非完全不認識六四,即使這一兩年香港沒有六四集會,但對於一個初中生來說,仍可透過新聞或以往支聯會的街站等途徑,知道六四所為何事,例如學生可能認不出六四代表人物,說不出鄒幸彤這些人名,但去到「坦克人」相片卻會想到與六四或中國歷史有關,反映他們對六四有初步印象。

他解釋在香港的中學課程,中史和世史都會接觸到中國近代史,有機會涉獵到六四議題,一般中三的中史課程會由清朝、民國,談到解放後的中國;而世史的香港史部分,亦會提及香港和中國內地的關係。

但他指出實際情況上,初中可能只有很短時間提及,高中也可能因為要應付考試,根本沒有時間說得太多,課程本身的設計並沒有太多機會讓學生認識六四,加上現時社會環境探討這些話題的空間也相對收窄,不像以前學校會舉辦六四早會、周會、甚至祈禱會,也擔心將來學生對六四的認知愈來愈少。

中學教師賴得鐘認為,學生並非完全不認識六四,但擔心探討這些話題的空間愈趨收窄。

發表迴響