Hkfilm Box

影業協會稱金馬獎政治化 促會員三思參與免殃及池魚 數據檢視2022年港產片熱潮

台灣金馬獎本月底公布入圍名單,香港影業協會向會員發信,稱地緣政治日益緊張,金馬獎日趨政治化,沾污了電影的獨立藝術性,要求如欲參與金馬獎的會員「務須三思,以免殃及池魚,捲入無謂的糾紛中,招致得不償失。」

信中以「懇請謹慎處理金馬獎參與事宜」為題,稱眾所周知,近期地緣政治日益緊張,嚴重影響兩岸四地的文化交流,亦令到在這個期間舉行的電影頒獎典禮,無可避免地蒙上陰影。

信中形容「近年金馬獎日趨政治化,多個台灣導演或藝人一再提出與電影藝術不相符的言論,把政治與電影混為一談,沾污了電影的獨立藝術性。把整個活動拖進充斥爭議的胡同裡。」

信件最後明言「如欲參與金馬獎的會員,務須三思,以免殃及池魚,捲入無謂的糾紛中,招致得不償失為禱。」

今年81歲的洪祖星是香港影業協會理事長,亦是新制選委會下,體育、演藝、文化、出版界委員。而協會理事會成員還包括向華強(中國星)、樂易玲(邵氏兄弟)、唐慶枝(美亞)、張康達(銀都)、楊政龍(英皇)、藍凱莎玲(泰吉)、朱任之(寰亞)、譚碧君(洲立)、林建岳(個人)等。

去年金馬獎,多套香港作品入圍,包括以反修例運動為背景的《少年》、《時代革命》,還有《極夜》、《巴基之詩》等,其中為露宿者發聲的《濁水漂流》更有12項提名。

最終,李駿碩憑《濁水漂流》奪最佳改編劇本、羅卓瑤憑《花果飄零》奪最佳導演。 記錄反修例運動的《時代革命》則奪得最佳紀錄片,導演周冠威當時剖白:「我希望這部作品是屬於每一個有良知、有公義,為香港流過眼淚的香港人。」

歷屆金馬獎舞台上,不論題材的作品都有機會入圍,是不少華人電影工作者一直夢寐以求的舞台。講述2011年廣東烏坎村民眾抗爭及往後政治風波的《迷航》,在2020年奪得金馬獎最佳紀錄片。該年以反修例運動為背景的《夜更》亦奪得金馬獎最佳劇情短片,而《佔領立法會》也曾經入圍。

金馬影展執委會回覆《大城誌》,指金馬獎一向秉持公平、開放、自由的精神,鼓勵傑出的電影與影人,也一直敞開大門歡迎各地華語電影來參與,不畏風雨,現在與未來都會持續堅持這個原則與價值。

洪祖星曾言「不要再講香港電影」要講「大中華電影」

由選委會成員洪祖星主導的香港影業協會,促請會員三思參與台灣金馬獎,更揚言以免「殃及池魚」、「得不償失」。翻查資料,該會三年前在中國國家電影局抵制金馬獎後,也曾去信會員「考慮自身利益」,只是措辭無今次強硬。

洪祖星以狄龍國際電影的名義擠身香港影業協會,擔當該會理事長超過15年。根據公司註冊處資料顯示,他亦是中國電影家協會香港會員分會、中國星集團、香港票房等公司董事。

內地傳媒《瀟湘晨報》在2011年以「沒有內地市場香港電影就完蛋」為題,刊登洪祖星的訪問,引述他說:「本地製作少之又少,一年不到20%,其中還有好多沒進影院。我的觀點是,我不同意香港電影說法,現在應該叫大中華電影,如果沒有內地市場,香港電影就完蛋了,根本不能生存下去,還講甚麼香港本土電影,沒有錢拍片,哪有本土電影?」

他又指:「老實講,現在靠香港本土拿回成本,根本沒可能,現在老闆拍片一定要想辦法有錢賺,所以要把內地市場放在第一位。」他再提一次:「不要再講香港電影了,要講大中華電影。你可以用香港本土文化,帶到內地去,融合起來。」

不過,是否果真如此?

檢視2022年香港電影票房,卻會發現一股港產片熱潮。

根據貿發局每週十大票房資料統計,在防疫措施招致戲院停業下,本地電影票房一度「清零」。在暑假和中秋檔期,久違出現一周四齣港產片,打上十大票房,對上一次奇景已是上年11月。不少電影更是本地製作,以本土故事為題材,用香港演員、用香港音樂,而香港觀眾亦受落。

其中《闔家辣》、《阿媽有咗第二個》、《明日戰記》、《飯戲攻心》更摘下一周票房冠軍,撼贏外語片。在七月至九月期間,也試過連續兩周、甚至連續五周,由港產片成為票房冠軍,創下另一個奇景。

以270萬元成本製作的本土作品《緣路山旮旯》,不但成功回本,更邁向1000萬票房;製作開支約1134萬元的《闔家辣》,獲電影發展基金融資453萬元,目前票房已過3000萬元;至於《阿媽有咗第二個》製作開支約1000萬元,同獲電影發展基金融資400萬元,目前票房更衝破3500萬元。

香港電影,單靠本地市場回本,其實也有可能。

順帶一提的是,《緣路山旮旯》由高先電影發行,製片商為點對點製作及高先電影。《闔家辣》由我們發行,製片商則是金銀島製作、天下一電影、寰亞電影、電影發展基金。《阿媽有咗第二個》就由英皇電影發行,製片商則是英皇影業、電影發展基金。

雖然英皇、寰亞等都有代表參與香港影業協會,但今年最賣座的本地電影,幾乎跟主導協會15年的洪祖星,沒有直接關係。

發表迴響